中国著名财经作家,评论员。著有《炒股就是炒心态》、《缠中说禅》、《中国家庭理财指南》、《谁为金融危机买单》、《投资学巴菲特,理财学索罗斯》等多部财经投资类著作。对金融证券尤其是投资心理学和宏观经济有独到研究。现为《北大商业评论》首席评论员,央广证券交易时间节目特约嘉宾,曾任《环球财经》编辑部主任,《资本时代》主编等。
晴儿 2023-03-23 21:12
晴儿 2023-03-23 12:32
晴儿 2023-03-22 20:48
晴儿 2023-03-21 21:39
晴儿 2023-03-21 12:24
晴儿 2023-03-21 01:22
晴儿
2023-03-10 13:21
144
股市和媒体炒完了CHATGPT,3月9日下午开始,“美国高温超导颠覆性突破”又开始刷屏。不过和CHATGPT不同的是,高温超导只刷了中国股民和网民的屏,美国那边却波澜不惊,无人在意。
因为,本次“颠覆性突破”的研究者兰加·迪亚斯(Ranga Dias)虽然在物理学界确实名气很大,却是名声大大不好那个大!之前他成两次发布“物理大突破”的研究结果,最后都狼狈撤稿,对于他的第三次“突破”,几乎所有人都当做狼来了。
迪亚斯是斯里兰卡人,06年本科毕业于国际排名还低于华南理工,最多和云南大学称兄道弟的科伦坡大学,7年后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拿到博士学位,然后到哈佛大学做博后,在超高压专家Issac Silvera的实验室工作。然后仅仅4年,也就是迪亚斯兼的本科教学的第一波学生刚毕业,他就在金属氢领域实现了高压物理界梦寐以求的“突破”
早在1935年物理学家就预言,在超高压下,氢分子的化学共价键将被压开,由金属键连接而组成的氢原子晶体,形成即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。但这需要400~500万倍大气压,而即便地心的压强也只是370万倍。 所以只有在50多年后差点把流浪地球变成粉末的木星的核心,才可能存在金属氢。
在地球上要制造这种极端压力,只能靠最硬的物质金刚石——用一对精心打磨的人造金刚石形成 “对顶砧” ,在微小端面用离子刻蚀形成高压腔体,使劲加压,才能制造出极端高压。
2017年,Dias 和 Silvera 宣布在495 GPa(1 GPa = 1万倍大气压)下实现了金属氢。他们的成果迅速发表在《Science》。正当地球人欢呼不用去木星也能获得金属氢,并期待他们的进一步研究成果——测量金属氢的超导性时,他们却说对顶砧用完了,不想再弄(一对金刚石对顶砧3000刀,他们自称已用废几十对);且第一作者Dias的博士后研究期满,正忙着找工作,没心思弄。
这当然引发一片质疑:500 GPa的高压技术虽然很难,但国际上仍有几个研究组可以做到,但他们都没有重复出来金属氢的实验结果。
更滑稽的是,这篇论文的关键证据,只是用iPhone拍下的显微镜视场:一张反射着金属光泽的照片。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。因此科学家们都怀疑,那个“金属光泽”只是在超高压下的氧化铝涂层的色泽变化,而不是金属氢 (由于氢性质活泼,氢元素会在高压下渗入金刚石碳原子而导致硬度突然降低碎裂,所以需要在端面涂上一层不活泼的氧化铝)。
Dias 后来补发了所谓的物化结构测量数据,证明这是金属氢。 但学术业界对此嗤之以鼻,普遍不信!”。美国资本市场则表现出了与科学家保持一致的精神——没掀起任何金属氢概念的炒作。
金属氢的谎言被拆穿,超导的故事还在继续。
正如黄铜的熔点太高,加一些锡变成青铜熔点就会低很多,金属氢所需的压力确实太大了,一些氢化合物有可能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,就能实现金属化和超导性。
于是氢化合物的超高压超导特性研究是成了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。其中中国科学家发现CaH6在160~180 GPa下达到了临界温度 210 K。美、德科学家发现LaH10在188 GPa下达到了临界温度 260 K ,距室温只有一两步之遥。但与商业领域最难的是零到一不同,科学领域最难的则是99到100的突破!
这个突破,又被此时已在纽约州的罗切斯特大学助理教授的迪亚斯“拿下”了!已经找到工作,“有心思”继续研究的 Dias 当然也不甘寂寞。2020年10月14日,也就是他当年教的第一波本科生刚硕士毕业时, Dias课题组就在《Nature》 发表了题为 “碳氢硫化物中室温超导电性” 的论文,关键结果是: 碳-硫-氢的三元化合物在 267 GPa左右,可实现 288 K左右的超导电性,对应温度摄氏为15℃。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首次突破到0℃以上。
这项成果再次遭到了科学界广泛的质疑。
质疑最强烈的,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超导研究老前辈乔治·赫希(Jorge Hirsch)。Hirsch 最出名的就是他发明的赫希指数“(H-index):科研人员多少篇论文被引用了多少次,作为影响力的排名。这个评价体系现被科学界普遍采用。
Hirsch 质疑的焦点在于认为 Dias 的课题组的抗磁化率的结果可能是捏造的!
超导的两大特性,除了具有绝对零电阻,还要求完全抗磁性(在磁场下超导体内部磁感应强度为0)。根据德国人发现的“迈斯纳效应”,零电阻的测量相对容易,抗磁性的证明则困难得多。因为在实验环境下很多附属装置会带来很强的磁背景信号,需扣除这些背景信号,才能得到真实结果。但这需要专门精心测量背景信号,Hirsch 质疑 Dias 虚构了一条没经过实验检验的背景信号,用来扣除环境背景。
另外, Dias没有给出碳-硫-氢材料的比例和化学式,导致全球同行都没能重复得出相同的结果。
在强烈的质疑下,《Nature》在2022年9月26日决定对论文撤稿。
时隔半年, 也就是他教过的那些本科生中出现第一波博士时,Dias 又在美国物理学会的三月年会上宣布他的第三次突破新: 镥-氮-氢三元体系超导材料,临界转化温度294K,也就是21℃,真正的室温条件;转化压力则骤降到1万大气压!这就是轰动全球,哦不,是轰动中国的“美国高温超导颠覆性突破”。
但美国物理学会的主办方却显然是为了恶搞,把 Jorge Hirsch 与 Ranga Dias安排在同一个会场,前后脚做报告。现场群众还拍到了受伤的Hirsch 缠着绷带与 Dias 近距离对视的场面——这也是关于戏剧效果拉满,这也是本次科学传播事件的最大卖点,除此之外,在科技界和资本市场界几无反应。
当然,美国之外的也有些研究机构开始蠢蠢欲动。毕竟气压要求从500万降到1万个大气压……这个不仅美国的哈大有,中国的哈大也行,不仅中国的科大能做到,迪亚斯的那个母校科大,也有这个实验条件。看看能不能重复乃至做出比 Dias 更好的结果。
如果做不出可要是别人都做不出来,就会让我们联想起22多年前中国股市的一个故事:当年搞二氧化碳萃取的银广夏因为业绩持续高增长而成为A股第一蓝筹股,于是很多地方官和媒体就质疑:同样技术、设备和产品线,为何我们本地的二氧化碳萃取企业却都常年亏损?于是,当习惯性吐槽“看看人家的孩子、人家的员工”的媒体纷纷去银广厦调查取经时,只有一个记者却脑洞大开地想:也许不是我们的企业不行,而是银川的那个企业根本没那么牛!
于是,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骗局由此被揭穿!
可惜,20多年过去了,我们的科技水平进步不少,股民的智商却还不断被人用同样的手段收税!
免责声明: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以上全部内容仅为技术基本面免费分享,不涉及任何个股推荐!文中提到的个股仅为走势回顾,并非推荐,请勿以此为投资依据!以上内容仅供参考,不对投资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!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!